編者語
中國古典、民間樂曲,是世界音樂文化寶庫中的一部份,許多經典性作品和獨特的演奏手法,強烈地表現了東方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審美意識,世代延綿,光彩留人間。
本輯(一至四集)所選的名曲以古典為主體。出第四集的二、七首外全是著名作曲家石夫先生以他自己的見解和藝術手法,對樂曲進行再處理,在不失作品原有精華的前提下融中、外技法與音響於一爐,賦樂曲以新貌。石夫對中國古典、民間音樂頗有研究,藝術上態度嚴謹,藝術思想富於開拓精神而又飽含民族神韻,經過選擇、凝煉,既有繼承又有出新。所請演奏名家包括三代人,從年輕的到年逾花甲本身就反映民族音樂的繼承性,他們以對民族音樂藝術的獻身精神,表現為當代高水準技藝,給作品以獨特的藝術魅力。
CD1
1 高山流水(古箏)
古曲 演奏:滕春江
相傳春秋戰國時期,名琴手俞伯牙彈琴時,鐘子期理解他的音韻,彼此結為至交,樂曲乃抒發他們知音之誼。
滕春江演奏此曲音色甜美技法細膩、流暢自然。
2二泉映月(二胡)
作曲:華彥鈞 演奏:王國潼
樂曲通過水色天光,冷月清泉的意境,盡情傾吐作者心酸身世,王國潼演奏技巧嫺熟精湛,用弓輕重有致,音樂時起時伏,意境深邃、感情真摯、扣人心弦。
3海青拿天鵝 (古箏)
古曲 演奏:滕春江
本曲原是琵琶曲,元代楊允采詩:“為愛琵琶調有情,月高未放酒杯停。新腔翻得涼州曲,彈出天鵝避海青。”
海青又名海冬青,古代蒙族狩獵用之大鳥,性勇猛。樂曲描繪海青以翅膀、喙、爪撲擊天鵝,天鵝閃避反抗,霎時翎羽紛飛的情景。
4漢宮秋月 (二胡)
民間樂曲 劉天華移植·蔣風之整理 演奏:王國潼
樂曲表現古代宮廷腐女的哀怨情緒。王國潼,任教於香港演藝學院,六十年代初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師從傑出的民族音樂家劉天華嫡傳弟子陳振鋒、蔣風之。六十年代初他以創新的技巧成功地演奏了《三門峽暢想曲》、《豫北敘事曲》而蜚聲樂壇,被譽“是二胡演奏劃時代的里程碑”。他先後在東南亞、西歐、南美等二十多個國家演出,備受讚賞。
5妝台秋思(笛子)
古曲 編配:屠冶力·石夫 演奏:林文增
樂曲原是琵琶《塞上曲》中之一段,又名《傍妝台》。樂曲表現了王昭君在塞外的秋夜,依傍妝台前思念家鄉故土之情。音樂柔情清雅,演奏家在此樂曲表現出運氣細膩、音色甜潤、樸實淳情。他曾到埃及、美、加、拉美地區巡迴演出。
6伯牙吊子期(古箏)
古曲 演奏:滕春江
鐘子期死後,俞伯牙痛感失卻知音,哀思綿綿。
7聽松(二胡)
作曲:華彥鈞 演奏:田再勵
樂曲引子氣派宏大,如呼嘯的松濤震撼山林。樂曲的一三段是對稱性連接樂段,第二段是本曲的主體,慢起漸快,由弱而強,節奏鏗鏘,急驟多變,旋律酣暢,一氣呵成。演奏家技藝嫺熟,樂曲表達揮灑自如,將疾風中的勁松和作曲家剛直不屈的性格渾然一體迴蕩於弓弦之間,令聞者動情。
田君,中央音樂學院講師,北京電視民樂演奏大獎賽銅獎獲得者,曾赴英國、香港等地演出,大獲好評。
8百鳥朝鳳(嗩呐)
民間樂曲 演奏:李光才
嗩呐是很有個性的吹奏樂器,十六世紀後廣泛流行於民間,南北各異。本曲在山東、安徽、河南、河北等地廣為流傳,以模擬百鳥叫聲為特徵,使人仿佛聽到布谷、斑鳩、野咕咕、貓頭鷹、道溝鳥、燕子、秋蟬……的鳴叫。李君以其豐富的藝術想像力,高超的技巧使樂曲情趣盎然。
9欸乃(古箏)
古曲 演奏:李蓬蓬
譜初見於1549年《西麓堂琴統》,是一首明代以前的優秀琴曲。據唐柳宗元“煙消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出水源”詩意而就。
樂曲表現了古人托迹漁樵,寄情山水煙霞,頤養至靜、樂采天真的意識。樂曲旋律優美抒情,委婉動聽。演奏者獨得古琴演奏家、教授李祥霆之家傳氣韻,技藝嫺熟,如出一轍。
10江河水(管子·琵琶與樂隊)
民間樂曲 演奏:范文章·張強
樂曲描寫了窮人的悲慘身世,音樂如哭訴,面對滔滔江河的嘆息,感人肺腑,達到深邃的藝術境界。
CD2
1. 出水蓮(古箏)
古曲 演奏:滕春江
這是一首具有中原古曲風貌的漢調箏曲,讚美荷花出淤泥而不染,且豔麗多姿、高潔的品格。音調古樸淡雅,優美動聽。滕春江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師從孫文研、何寶泉教授,她演奏風格深沉內在,此曲係她多年來在國內、外演出的保留曲目。
2. 漁舟唱晚(古箏)
古曲 演奏:滕春江
《西麓堂琴統》一書說,唐代詩人皮日休、陸龜蒙蕩舟松江,聽漁人晚歸醉歌而作此曲。
此曲描繪夕陽西下,湖上美麗的情景,片片帆影,以及漁民歸舟的喜悅心情,樂曲節奏優雅舒緩。
3. 病中吟(二胡)
作曲:劉天華 演奏:張強
作曲原名《安適》,是表現中國“五四”時代知識分子探求出路,掙扎奮鬥中的彷徨憤懣情緒。張強早年師從劉北茂、丁當、藍玉崧諸教授,技藝精湛。五十年代已經常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作廣播演奏,《少花鼓》、《三門峽暢想曲》、《豫北敘事曲》等名曲均由他首播。
4. 寒鴉戲水(琵琶)
古曲 演奏:林嘉慶
本曲是著名的潮州箏曲,源於中原古曲,後人將它移作琵琶曲。樂曲流傳甚廣乃至東南亞,歷久不衰。曲意是表現鴉群戲水不懼嚴寒的精神。又名《寒鴉戲水》。林嘉慶是中國歌劇舞院獨奏演員,著名琵琶演奏家林石城之公子,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先後在北京、上海、武漢開過個人音樂會,多次出訪,載譽而歸。
5. 帝舜楚辭(編鐘與樂隊)
(宋)白石道人曲 演奏:陳增智
樂曲選自《越九歌》,由石夫改變成編鐘與樂隊,鐘聲古樸清純,悅耳繞梁,發人遐想。
6. 關山月(古琴)
古曲 演奏:李蓬蓬
樂曲選自漢代樂府歌曲,《樂府解題》:“關山月,傷別離也”,對征人思歸寄予無限同情。
7. 賣菜(笛子)
民間樂曲 演奏:戴亞
本曲是山西民間樂曲,表現歡快明朗、詼諧樂觀的情緒,並表現了賣菜者挑擔由遠至近的形象,有濃郁的鄉土音韻和市井氣息。此曲用梆笛演奏。
戴亞任教于中央音樂學院。
8. 秦桑曲(琵琶)
民間樂曲 演奏:林嘉慶
樂曲根據陝西秦腔中的“哭音”編成,原為箏曲,描摹一個婦人對夫君的堅忍等候,對在燕地的丈夫一往情深、心志不移的情操。今改作琵琶曲。樂曲剛健嶲永,頗有西北戲曲音樂的特色。
林氏生於音樂世家,先後畢業於藝術學院和中央音樂學院,專業功底扎實,演奏細膩傳神,不愧是琵琶浦東派傳人。
9. 閒居吟(二胡)
作曲:劉天華 演奏:蔣巽風
劉天華是中國“五四”時代傑出的民族音樂作曲家和革新者,他善於在傳統的和民間的音樂文化基礎上吸取養份,化作新的技法用之表現他所處時代的生活和追求。此曲創作於1928年,樂曲反映作者當時生活清淡、閒適、自得其樂時卻又隱約感到對自己的理想能否實現,流露出熱熾的渴望及憂慮的心情。
本曲旋律徐緩悠揚,感情深邃,蔣巽風演奏技藝爐火純青,極富內涵。
10. 蕉窗夜雨 (古箏)
古曲 羅九香傳譜·何寶泉整理 演奏:滕春江
樂曲根據宋詞人趙朴之《浣溪沙》而寫成,是著名廣東客家軟套箏曲。感情純樸含蓄,思念著家鄉的山山水水。
11. 鷓鴣飛(曲笛與樂隊)
民間樂曲 演奏:張繼良
樂曲以李白詩“越王勾踐破吳羽,義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至今唯有鷓鴣飛”為依據,描寫宮牆內外鷓鴣飛繞的情景,意立寫情。音樂優雅纖細,扣人心弦,兩段的速度對比,更突出了望景生情的心思。
張繼良,1982年畢業於中國音樂學院,師從馮子存、劉管樂、趙松庭教授,多次出國演奏,獲得榮譽,並擅長簫、尺八、塤、巴烏等樂器。
12. 步步高與旱天雷(高胡)
作曲:呂文成·嚴老烈 演奏:田再勵
呂、嚴均為“廣東音樂”早期的著名作家和演奏家。《步步高》(曲意:大步向前,奮發向上)、《旱天雷》(曲意:人們久旱逢雨的歡欣情緒)兩首都是流傳很廣、極具生命力的“廣東音樂”代表作。石夫先生用連奏的手法把兩首樂曲揉在一起,在京、津等地為中外人士演奏,頗受歡迎。
CD 3:
1. 泣顔回(琵琶)
古曲 演奏:林石城
宋、元間趙子昂曾傳有《思賢操》等琴曲。本曲表現先賢孔子悼念其愛徒顔回。林石城於樂曲中運用了左手快而大的“吟”及多種張力滑音技巧,在蒼勁凝重的琴音中,表達孔子對英年早逝的愛徒痛惜之情。
2. 梅花三弄(古琴與簫合奏)
古曲 演奏:劉麗(古琴)·陳濤(簫)
唐代曾有不少詠梅的笛曲,“借問落梅凡幾曲,從風一夜滿關山”(高適)。如笛曲《梅花落》等多借落梅之景,抒凋零之情。《梅花三弄》則詠嘆梅花經受霜晨雪夜的凜冽嚴寒而傲立的高潔品格。“三弄”即主體旋律在樂曲開展過程中以連音演奏手法在不同音區中出現三次。清越之聲、輕巧的節奏詠嘆梅花“凌雲戛玉”之形象。本曲原為晉代笛曲,唐代顏師古改為古琴曲,流傳至今。現按古琴譜加簫而合奏,更添清雅、深遠飄逸的情趣。
3. 光明行(二胡)
作曲:劉天華 編配:龔耀年·石夫 演奏:張強
樂曲表現舊社會知識份子的抱負和理想,是中國“五四”時代一首民族氣派的進行曲風的優秀作品。
4. 打雁(古箏)
古曲·板頭曲 演奏:李汴
傳統古箏有六大流派,板頭曲是河南箏派最具有特色的曲目。本曲以生動準確的音樂形象,描繪獵人打雁的情景:出獵、埋伏、槍聲、傷雁哀鳴、群雁驟飛等等。奏者盡情,聽著似身臨其境。
李氏承河南箏派名師曹東扶先生嫡傳,藝術風格鮮明,技巧精湛。
5. 靠山(琵琶)
古曲 編配:魏廷格·石夫 演奏:林石城
本曲又名《哭山》、《崖山哀》,是客家漢樂,曲意描繪宋朝皇帝趙昺兵敗投海的歷史事件,哀愁中隱含悲壯之情。
林石城自幼熟習二胡、三弦、琵琶、揚琴、笛、簫、笙等多種樂器,師從浦東派琵琶宗師沈浩初,是現在僅存的浦東派琵琶嫡傳的一位名師,他技藝超凡自重曲意,真情適度的演奏把人帶入音樂之中,令您悅意賞心。
6. 空山鳥語(二胡)
作曲:劉天華 演奏:田再勵
作品初稿於1918年,1928年定稿。標題乃借王維詩句“空山不見人,但聞鳥語響”之意而得名。
樂曲取靜穆幽邃之意境,吸取擂胡拉戲技法,二胡模仿著各種鳥叫,使音樂的抒情性與造型性有機結合,予人以優美的享受。
田君曾獲全國民族比賽二胡獨奏二等獎。
7. 杏花天影(編鐘與樂隊)
(宋)白石道人曲 演奏:陳增智
白石道人乘船從沔口東下,逢丁末年正月,路過金陵,遙望淮、楚一帶,風日晴和而美麗,有感而生此曲。由編鐘演奏,餘音繚繞的深沉音色,頗有一番心意。
8. 《陽春古曲》之二(琵琶)
古曲 演奏:張強
本曲又名《陽春白雪》,其一是古琴曲,其二乃本曲。與琴曲一樣都是表現冬去春來,大地復蘇,萬物向榮,生機勃勃的初春景象。音樂脫胎於著名民間樂曲《八板》,由近代琵琶演奏家汪昱庭定譜,即快板陽春譜。分七個樂段,每段均有一個富於形象的小標題:獨佔鰲頭,風擺荷花、一輪明月、玉版參禪、鐵策板聲、道院琴聲、東皋鸛鳴。按起、承、轉、合將七段分作四部份。
9. 鳳求凰(古箏)
古曲 編配:魏廷格·石夫 演奏:李蓬蓬
樂曲表現漢代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真切愛情。
10. 走西口(塤)
民間歌曲 演奏:杜茨文
這是一首流傳很久、耳熟能詳的西北民歌。樂曲描繪了人們背井離鄉往外走時,親人難捨難分的情景。曲調以塤代唱,更覺出幽咽悲涼。
11. 月夜(二胡)
作曲:劉天華 演奏:劉長福
樂曲委婉抒情,描繪夏夜中星空明月,清風徐徐,遠山朦朧寧靜,水邊劉瑩點點的月夜美景。
12. 河南箏歌(琵琶)
民間樂曲 林石城改編 演奏:林嘉慶
《河南箏歌》係流傳于河南地區的說唱音樂,作家在保留原作特色的同時結合琵琶演奏的獨特技巧加以改編,情調活潑清新。
林嘉慶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先後師從林石城、孫裕德、衛保樂諸教授,是中國琵琶主要流派——浦東派繼承者之一,他演奏風格嚴謹,技藝根底深厚扎實,樂曲處理富於魅力。
13. 小銀槍(琵琶)
古曲 演奏:余良模
樂曲選自《瀛洲古調》,又名《頑童》,表現天真活潑的小孩戲耍情景。
14. 良宵(二胡)
作曲:劉天華 演奏:蔣巽風
樂曲原名《除夜小唱》,作者在除夕之夜與好友歡敘時寫成,音樂清新明快,一氣呵成,抒發了對美好嚮往的心情。
蔣巽風乃蔣風之之子,自幼從父習藝,他繼承了“蔣派”二胡演奏的深刻、細膩、典雅、飄逸的風格,又具有樸實粗獷的特點。曾先後赴蘇、匈、羅、蒙、緬甸、美國訪問演出。
15. 三五七(笛子)
民間樂曲 演奏:陳濤
樂曲源於浙江婺劇亂彈唱腔,曲名因集唱腔中的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組成音樂而得名。旋律流暢華麗,表現明快活潑而熱烈的情緒。
演奏家運用了“循環換氣法”,技巧嫺熟,流暢盡情。陳君曾獲北京電視民樂演奏大獎賽二等獎。
CD4:
1. 春江花月夜(琵琶·簫·鋼琴與樂隊)
古曲 石夫改編 演奏:林嘉慶(琵琶)·陳濤(簫)·李星(鋼琴)
本曲原係琵琶曲,名為《夕陽簫鼓》,譜見於1875年無錫吳畹卿手抄本。1925年上海柳堯章根據琵琶譜改編為民樂合奏,鄭覲文將樂曲名之《春江花月夜》。樂曲構思精巧,旋律明淨優雅,節奏流暢多變,再加細膩的配器和絲絲入扣的演奏,時而幽靜飄渺,時而熱烈開闊;暮鼓聲聲送夕陽,波光粼粼映月色,朦朧輕舟,微微花香,迷人的景色盡在繞梁妙韻之中。
2. 妝台秋思(二胡)
古曲 編曲:陳鋼 演奏:陳潔冰 伴奏:上海室內樂團
此曲是支古曲調,曾被許多的民族樂器選座位獨奏曲。內容描述王昭君在塞外秋夜裏,依傍在梳妝台前,懷想遙遠家園的思鄉之情。胡琴如泣如訴的音色,將這種情緒表現到極致,引人傷感。
3. 普庵咒(古琴·簫合奏)
古曲 演奏:劉麗(古琴)·陳濤(簫)
樂曲原名《釋談章》,出自佛曲,是古琴譜中唯一的一首佛曲。譜見於明末《三教同聲》,譜側有梵文,為便於人們學習梵文而註。音樂瀟灑而富於神韻。劉、陳二位演奏家任教於北京中央音樂學院。琴、簫和諧默契,頗有超凡脫俗之感。
4. 柳青娘(三弦)
民間樂曲 演奏:池祥生
樂曲源於北京曲藝大鼓書的曲牌,表現春天的美好景象,音樂具有古都風韻和北方曲藝特色。原曲描繪青樓女子柳青娘的悲苦身世。
池祥生畢業於中國音樂學院,師從蕭劍聲教授;曾任東方歌舞團獨奏演員、電視片《中國民樂》主持人;曾赴香港講學。
5. 玉梅令(塤)
古曲 演奏:杜茨文 樂曲選自《白石道人歌曲研究》
古代歌曲中許多是詞人曲自度曲,本曲誠摯地抒發了“願公更健便揉春為酒”的心情。改變為塤演奏,別有一番情意。
塤,中國古代的一種吹奏樂器,《爾雅》注“燒土為之,大者如鵝子,銳上平底,形如秤錘,六孔,小者如雞子。”
6. 陽關三疊(古箏與樂隊)
古曲 演奏:滕春江
唐代王維的詩《送元二之安西》,曾用在當時大曲中,稱《渭城曲》,後人將原詩重複發展為三段而得名。本曲保留三疊的音樂,予以改編。
樂曲純真、激情而沉鬱,充分表達出作者對即將遠行的友人那種無限關懷留戀的誠摯情感。
7. 蘇武牧羊(古箏)
古曲 演奏:涂永梅 伴奏:江蘇省歌舞劇院民樂隊
樂曲取材於漢朝蘇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始終堅定不屈、忠貞不移的故事。樂曲的開始採用了深沉、抑鬱的旋律和緩慢的節奏,表現出了蘇武遠離中原,獨在他鄉的苦悶心情。接著,樂曲曲調漸趨明朗、激昂,表達了蘇武對故鄉壯麗山河的懷念與嚮往,決心排除萬難返回中原的堅強意願。樂曲結束時,表現出蘇武對統治者的憤怒反抗和崇高民族氣節。
8. 姑蘇行(笛子)
作曲:江先渭 演奏:戴亞
姑蘇園林乃江南勝景,古來詩人為之詠嘆不絕。樂曲借昆曲音調凝煉地勾勒出晨霧依稀中的亭榭樓臺、湖水游廊、石山洞壑迂迴、花間蝶影留連的美景。演奏風格鮮明,甜美抒情,讓人仿若置身“人間仙境”之中。
戴君,音樂學碩士,北京電視民樂演奏大賽一等獎獲得者。
9. 三寶佛(二胡)
古曲 演奏:劉長福
樂曲分為兩段,首段是描繪虔誠誦祥、清幽怡然的意境,次段表現輕鬆自得、娛悅歡暢之情。全曲緊湊,渾然天成。
10. 雀欲回巢(琵琶)
古曲 演奏:張強
樂曲源自《瀛州古調》,譜見於清咸豐年間。張強曾獲“北京ART杯”國際賽青年專業組演奏二等獎,他技藝精湛,在樂曲演繹中,生動而富於形象地表現暮色林中雀鳥穿梭飛鳴的景象。
11. 小月兒高(琵琶)
古曲 演奏:余良模
樂曲選自《瀛州古調》,表現詩人陶醉在寧靜月光下,悠閒自得之意。
12. 秋思(二胡)
古曲 演奏:劉長福
樂曲旋律委婉纏綿,演奏手法內在含蓄,如歌如訴地表達人們對即逝金秋的依戀情懷和悲涼感嘆的思緒。
劉君獲音樂學碩士學位,專業功底扎實,掌握多種藝術風格,演技精湛,曾往外國地區作訪問演出。
13. 四上香(管子)
中國道教樂曲 演奏:范文章
香燭縈縈,笙管齊鳴,善信一片虔誠。
范君精於管子、嗩呐,先後榮獲北京民樂比賽嗩呐獨奏三等獎,京、津、漢、穗民樂比賽雙管獨奏優秀獎。